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漂亮幺妹改嫁大佬后首富了[七零]第63节(1 / 2)





  姜安宁心里默默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副业组做大做强,让更多的军嫂们都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。

  奉队长身边那人总算想起为什么看姜安宁眼熟,从怀里最近一份人日报递给奉队长:“队长,你看。”

  奉大队长接过一看,人日报头版第二条刊登了一篇名为《致敬海岛最美军嫂——国营饭店勇救被噎孩童》,这份报道是首都报社一名记者奉命前往南方采访时无意中拍到的,文章内容甚至得到了一号首长肯定。

  连一号首长都称赞的人,思想自然不可能有问题。举报信说姜安宁有修正主义思想,资本主义做派否定的不仅是姜安宁,更是一号首长。

  事实证明,姜安宁从事芒果干寄卖的商业活动,各项手续证明都齐全,不仅不需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,还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。加上一号首长的肯定,奉扬名没多加为难。

  不过举报信里除了举报了姜安宁投机倒把,还对国营饭店和姜安宁的合作提出了异议,认为里面有利益勾结,薅集体羊毛的嫌疑。

  在奉扬名看来,姜安宁的寄卖芒果干这件事不算投机倒把,但是国营饭店和副业组私下交易确实不够正规,性质可大可小,端看纠察队如何界定。

  报纸上文章提到的海姆立克法,奉扬名昨日才用它救回了自己的小孙子,对这次投机倒把举报事件没有上纲上线,口头教育了几句,没收剩下几斤芒果,罚款五元。

  这个处罚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。只是以后芒果干不能再国营饭店寄卖了,要卖就要走国营饭店的正规的采购渠道。

  采购经理和伍经理不和,姜安宁她们在国营饭店卖芒果干的路算是断了。

  伍经理过意不去,特地向姜安宁推荐了自己的姨父:“我姨夫他在铁路局采购部工作,如果你们的芒果干能够拿下铁路局这条线,货物就不愁卖了。你们需要的话,我可以帮你们引荐。”

  姜安宁和阿曼都是一喜,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,现在大家出远门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绿皮火车,铁路局人流量很大,最重要的是铁路上卖的东西不要票,所以不少人愿意在火车上买东西。

  若是她们的东西能进入铁路线,销量绝对会更上一层楼。

  “谢谢伍经理,不知道铁路局的采购有什么要求?”姜安宁猜测铁路局的采购恐怕不容易,若是能提早知道一些采购要求,她们一定会满足。

  军嫂们都很勤劳肯干,淳朴善良,不怕要求多,就怕不清楚要求,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。

  对铁路局的采购,伍经理也不太清楚,“竞争的人很多,你们现在的副业组肯定不够,还是要成立加工厂,以部队加工厂的名义更方便。具体的情况还是要见过我姨夫才知道。我姨夫出差去了首都,估计要五月底才会回来。等他回来了,我给你们电话。”

  “没问题,那我们五月底再来羊城。”姜安宁她们和伍经理说好,想要打开铁路局的渠道,只有芒果干显然不够,回去他们还要开发更多的产品才行。

  忙完一切,姜安宁和阿曼才觉得肚子饿的不行。在国营饭店简单吃了点饭,先去羊城邮局给秀娥嫂子打了个电话报平安。

  郭秀娥和司务长正打算赶来羊城,一听问题解决了都松了口气。

  姜安宁还把伍经理可以引荐铁路局门路事情说了,司务长很高兴,“姜同志,开发新产品的事情交给你,若是真能打通铁路局的路子,你就是部队的大功臣,到时候加工厂的事情交给我,我去找师长。”

  姜安宁又说了几句,便挂了电话,“阿曼我们先不忙回海沙岛,去羊城百货商店和收购站看看。”

  两人先去了收购站,收购站的人都认识他们了,笑着打招呼:“又来卖蜂蜜?”

  姜安宁摇头:“这批蜂蜜还没攒够,我们来看看收购站的价目表。”

  五月不少水果上市,芒果因为最近几场暴雨,价格有所回升,大概三分钱,是所有水果里最便宜的。椰子是论个卖的,五分钱一个,荔枝龙眼的收购价在五分钱一斤,至于菠萝蜜凤梨香蕉这些要贵一点,收购价能到一毛钱一斤。

  整体而言,得益于今年整体气候不错,水果的价格都较往年要便宜一些。反而是各种海产品,因为最近暴雨出海的船少,海鲜价格上涨了一些。

  像姜安宁上次抓的龙虾,一只三斤重的卖价三元,对虾什么的四毛一斤,梭子蟹五毛一斤。

  看完收购站,姜安宁和阿曼又去了一趟百货商店和供销社,供销社的水果和海产品不算多,大概看了下,两人就直接去了百货商店。

  百货商店在羊城最繁华的一条街,三层楼,里面的东西不仅种类多,价格也要贵上不少,水果区各种水果罐头价格在八毛到一块五罐,水果干价格要贵一些,从三块钱到十块钱都有,价格差距大。

  看完水果,姜安宁还去看了海鲜区,心里有数后,两人才乘坐轮渡回了海沙岛。

  回到海沙岛正是下午,阳光热烈,阿曼取了自行车,载着姜安宁回了家属院。

  刚到家属院还没来得及休息,郭秀娥的声音从外面传来,“安宁妹子,有你的信和包裹。”

  邮递员也骑了一辆大金鹿,这种自行车比凤凰牌自行车更适合走山路。

  附近家属院的军属们都出来了,过来问有没有自家的信。每个月这天,邮递员都会过来,帮军属们送信。

  邮递员把信交给姜安宁:“姜安宁同志有三封你的信,还有三个包裹,我顺便给你拿过来了。”

  其实他们平日是不管包裹接送的,主要是周团长曾经帮过邮递员,他正好要来,干脆顺便带过来了。其他人可没有这个待遇,有包裹自己去邮局取。

  怎么这么多?

  姜安宁疑惑,接过信一看。三封信来自三个地方,一封来自首都,一封来自红星大队,最后一封竟然来自滇省,寄信人居然是在知青专列前认识的知青苏渔同志。

  至于三个包裹,一个是三哥寄来的,一个是苏渔,剩下那个居然是周兴云寄来的?

  她记得这辈子和周兴云除了相亲,并没有过多的交集,他怎么会给自己寄包裹。

  郭秀娥见她脸色奇怪,“怎么了?谁寄来的?”

  “没什么,都是认识的人。”姜安宁看了一眼周老爷子的信。

  信里说信封里的存折是婆婆去世前以周恩瑾的名义存的,给未来媳妇的。婆婆还给她留了其他的东西,那些东西不好邮寄,等她去了首都再亲手交给她。

  信里也提到他让周兴云找的全国票证和首都特产。

  姜安宁这才明白为什么周兴云会寄包裹过来,原来是受了老爷子的嘱托,那么便没有关系了。

  姜安宁认为没关系,但有人不想这么放过她。

  方秀这个时候也出了院子,目光落在姜安宁其中一个包裹上,那里有自家姐姐做的记号。

  果然破坏姐姐婚姻的女人就是姜安宁。

  这一次,她定要姜安宁身败名裂。

  想到姐姐在电话里和自己诉苦,方秀佯装去找邮递员,无意中看到包裹,惊讶道:“姜安宁,我姐夫怎么会给你寄包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