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四个世界(18)(1 / 2)





  朝廷要打仗, 需要抽调江南的兵力, 另一方面, 也需要鱼米之乡的粮食支持。

  江南上上下下一片紧张。

  大宿西北常有动乱,但江南一直是安逸的, 最多每年一到征粮食税的时候,就爆发几场农民起义。

  长此以往,军中吃空饷、粮道以次充好甚至以空仓虚报满仓……等等的事情不计其数, 简直成了江南默认的官-场规则。

  而现在,皇帝要动兵, 要动他们的粮。

  ——按照那些被报上去的数目调动。

  一下子,江南官-场上下都弥漫开来忧虑的氛围。大伙吃吃酒, 一番商量, 最后心照不宣地——增加了今年农民们缴纳粮食的数量规定, 以及商人们的商税。

  并且,派小吏下去强征兵员。

  在这个年代, 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。

  对官老爷们,升斗小民们总是敬畏的。他们胡作非为, 百姓也只能心里咒骂,面上还得赔笑伺候。

  哪怕有被逼上绝路的人, 在官方的铁蹄下也很快被镇-压。

  但这一次,不知怎的, 那些像野草一样卑贱、可以肆意收割、一茬一茬会自己往外长的平民们, 竟然闹了起来?

  “巡……巡抚大人!大事不好了!小柳村那帮胆大包天的农民竟然越聚越多了!一开始一村子几十丁口……没想到现在附近村镇的都掺和进去, 都快五百人了!”

  “你说什么?!”

  农民叛乱这种往往几个、十几个人的事儿通常甚至到不了巡抚这里。然而这一次, 这个数目听得巡抚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,一阵眼晕。

  “五百人?”

  他嗅到了不妙的气息。

  “调兵!下头的千户都是蠢货吗?!这么一帮乌合之众都对付不了?”

  往往农民起义很快就黄了。

  毕竟受限于眼界和无组织纪律性的先天不足,农民们就算侥幸能弄得声势稍微大一点,官府一波威胁“夷九族”,就足够其他人对他们敬而远之了。

  最后敢露头的,就只有那些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人。

  但这次嘛,漕帮的人,掺和在里头了。

  檀九章的隐晦命令顺着暗线一路抵达了江南。

  那些在河上讨生活的年轻力壮的汉子们,本身就结成了天然的组织和联盟。

  他们往往出身贫寒,家里父母兄弟可能也是地里刨食的农民。而且,征兵令一下,谁管你是不是漕帮的人呢?壮丁拉走那还不是说拉就拉?

  官府的强令有多次,但这一次,同时进行的征兵和增税——以及隐隐约约听闻的北边有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反了、北边的朝廷军都吃了败仗、征他们这些人当兵是去送死——终于彻底激怒了这些生活不易的汉子们。

  檀九章的人,则负责将这些怒火转化为战斗力和凝聚力。

  于是,在江南大军尚未调动、夏翊带着他的边军势如破竹、攻克河冲后连下七城之时,皇帝的案上又摆上了一封内容惊心动魄的折子:

  江南,有一伙人,反了。

  是农民和着漕帮的不少壮劳力,一起反了。

  最初只有几十人,但很快发展成几百、上千。

  在折子写下的时候,这支队伍已经有了三万众。

  ——于是,皇帝字面意义上地被气晕了过去。

  再一次的。

  年纪大了吧,身体有点毛病很正常。

  但是呢,老年人总被气晕,很显然对身体非常不好。

  于是这一次,当皇帝被惊恐的御医艰难用金针唤醒的时候——

  他发现他半边身子不能动了。说话也变得模糊起来。

  哦,俗称,中风。

  他的好儿子们跪在他的榻前,这个说“父皇千万保重龙体”,那个说“父皇您吓死儿臣了”。但德昌帝一点感动都没有。

  他看着下头跪着的儿子们,眼神警惕极了,不像是在看他的孩子,而是在看一群虎视眈眈的挑战者。

  而事实上,这些皇子们,也确实更多地在思考这次变故之后该如何行事。

  太子心里暗暗高兴:无论德昌帝多不喜欢他,他都是名正言顺的储君。只要没被废了,他插手政事就理所当然。

  现在皇帝这个样子了,还能处理公务吗?他这个做太子的代替父职,不是理所当然?

  太子不肯对自己承认,但在心底的某个角落,却不由得浮起了一个,以前对敬爱的、高高在上的父皇从来不敢有的念头:

  若是他死了该多好?

  而七皇子心里就暗叫糟糕了。他再得皇帝宠爱信重,也没有那个关键的名分。所有兄弟里,可能现在就是他最真心实意地希望德昌帝不要死,最好能康复,就算不能,也好歹把太子给废了啊。

  心里头最复杂最难受的是六皇子李成业。

  他其实隐隐知道,这一切其实□□都是自己。如果不是自己瞎折腾什么把顾翊逼反了,也不会有后来京军和河中军落败的事儿,更不会有江南征兵征粮的事儿。

  闹到现在,国家风雨飘摇、父皇病卧在床,结果他自己还什么好处没捞着。

  他真是恨不得回到当初,摇着自己的肩膀让自己别听属下的馊主意。

  ——当然了,出主意那个人现在早就去地府重新投胎了。

  可大错已然铸成。

  他没办法,只能把这些烂在肚子里,甚至为此连妻妾近来都不宠幸了,就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,梦话给说出来。

  真走漏了消息,父皇第一个先砍死他。

  别说什么儿子不儿子的,李成业冷眼看着,一群儿子里头,父皇就只在乎一个老七——哦,老七可能都未必有多疼,不过拿他和太子打擂台、方便父皇自己牢牢掌控风向罢了。

  他这点,倒比其他兄弟都看得透。

  太子只把七皇子当眼中钉,七皇子还想着皇帝废了太子给自己撑腰呢。

  但此刻病床上的皇帝,心里绝望到有些偏激了。

  什么儿子?

  这一个个的都是跟他抢皇位来的!

  文武百官都是废物!

  一个顾翊,他养的这些废物竟然束手无策!

  下头官吏都是阳奉阴违的!说什么为了他的命令适当加税征兵?!当他看不出来这背后必然有吃空饷的事情吗?若不是虚报了将士数目骗朝廷钱粮,怎么会征兵的时候找不到兵需要现征?

  皇帝早恨毒了夏翊,但这回连亲儿子带文武百官都恨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