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9)(2 / 2)


  林南拿了筐,站在后头等着。

  在等待的过程中,林南想起了杜一庭。

  他们没有交换姓名,对彼此的职业连蒙带猜,连年龄这种基本信息都互不了解。

  目前应该是都在同一个城市,却有一种再也不会见面的预感。

  林南肯去主动,但他不肯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,同时他预想对方也不会主动。不主动,就不会再有故事。

  他给俞廷望细数那些对方让人心动的点,可却又偏偏觉得自己没有心动过。

  好奇怪,林南开始怀疑自己失去了心动的能力。

  林南有些闷闷不乐。

  格文大学每个饭堂都挺大的,每个饭堂都有不一样的美景。

  学三二楼是一排长的落地玻璃门,将外边的蓝天切割成一块一块,有学生驻足在栏杆旁,也成了风景。

  麻辣烫窗口位于学三二楼的角落区域。

  窗口旁边的玻璃柜里上面两层放的是素菜和主食,叶菜、豆泡、面筋和各色的面条粉条,林南最爱学三麻辣烫的粉丝,烫熟后香滑柔软好入口。

  第三层是丸子、香肠、午餐肉、鹌鹑蛋和鸡蛋,最下层才是真正的肉,肉类的选择并不太多。

  不过,只有在学三,才能吃到些神奇的东西。

  最下层除了正常的牛肉片猪肉片之外,还放了脑花、猪肺、腰花等内脏。

  林南心情不算很妙,点了一堆喜欢吃的来投喂自己。

  他爱吃配菜高高胜过主食,往往将杂七杂八的肉菜装筐而放弃主食。

  今天林南选择都要快满的小筐让他怀疑自己会吃不完。

  丰富的菜品最后做出来也是特有诚意的满满一大碗。

  麻辣烫在桌上,林南没有立刻端走,他趴在橱窗前对饭堂阿姨展开一个灿烂的笑容:阿姨,能多加一点酸豆角吗?

  好嘞!酸豆角本就可以再添,何况面前的小孩乖巧有礼还常来,阿姨当然肯给林南加料。

  最后林南拿走了加了超大量酸豆角的麻辣烫。

  辣椒面星星点点,细长的粉丝铺在碗底,烟熏培根、丸子、脆皮肠、面筋等像满开的花一样钻出来,捞一捞,还能从碗里捞出惊喜。

  食物让人短暂地恢复好心情。

  杜一庭今天上午三四节和下午三四节都有课,中午就没回他租的房子。

  他没买自行车,上午下了课后,他在匆忙的群中慢慢地走过去饭堂吃饭。

  学三一楼,杜一庭在门口遇见了刚才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。

  a,长头发的是他的同班同学李子婷,短头发的那个不是。

  一庭!李子婷挺热情地叫住了杜一庭。

  杜一庭其实并不太乐意不太熟络的人直接叫他名字,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,见对方似乎有话要说,他停住了继续走进饭堂的步伐,站在原地等她们过来。

  他们三个站到了一旁,不挡住其他人进出门口的路。

  你才刚到饭堂吗?李子婷长发快及腰,站稳后撩了撩头发,笑着问他。

  a挽着手,一直没有松开。李子婷说话的时候,另一个就安静地在旁边等待着。

  嗯。杜一庭应了一声。

  我俩已经吃过饭了,今天的自选有很好吃的红烧肉哦。李子婷向来是个很开朗的人,话题很多,对谁都有热情。

  嗯。杜一庭又应了一声,等对方切入正题。

  刚才老师说的小组展示,你找到人组队了吗?李子婷见杜一庭并无意多聊,也很自然地将话题过渡到自己想要说的内容。

  大学总有很多小组展示作业,人数要求随老师的安排而定,课堂上一般都是两人的交流合作,但有一些是要求课后要找不少资料的,就会要求多些人去组队。

  许多人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搭档,但有时候因人数的问题也会面临拆合。

  李子婷提到的刚才老师安排的小组则要求要五至七个人一组。

  杜一庭平时在外时间多,私下和同学的交流并不密切,有时连班上的团建都没有参与。

  但他课程出勤率挺高的,和大一第一回上课时的同桌组成小组一次后,后来也基本都是和对方搭档。

  这一次也是,杜一庭和同桌组成了两人小队后,同桌杨凡自告奋勇说去找齐队伍的人。

  杨凡还没有消息,没想到先有别的同学找上了杜一庭。

  杜一庭将组队情况如实告诉了李子婷。

  李子婷听了后还挺高兴的,杜一庭本身成绩就不差,尤其是上台做展示时台风极佳,他的表现沉稳自信,常常能为内容加分。

  正好,我们这边三个人,加你们两个人,就够了。李子婷诚挚地邀请杜一庭和杨凡加入她们的队伍。

  她把另外两个同学的名字告诉杜一庭,这两人也是她平时常组队的搭档,课上课下都很积极认真。

  他们两个组算是一拍即合吧,能目测将要组成的五人小组能拿到不错的成绩,杜一庭也就答应了下来。

  好啊,那就说定了,晚点我拉个群把你们都拉进来。李子婷说。

  好。杜一庭点了点头。

  终于把事情商量完,杜一庭才进入学三一楼吃饭。

  自选的红烧肉都没了。

  ☆、第 13 章

  林南向来是相信缘分的。

  可缘分向来是难捉摸的。

  有些猝不及防的相遇如同命中的既定安排,让人绕转了大半个城市依旧遇见,让人忍不住感叹命运之奇妙。

  可有时它又让相识的两人在咫尺之近都没能见上一面。

  林南先到,上了侧边楼梯去二楼,慢悠悠地吃着麻辣烫,重温着跟记忆中一样美好的味道。

  杜一庭后来,从大门口走入一楼,排了长队吃上没有红烧肉的自选,然后离开。

  他们就差几分钟,就差楼上楼下不远的距离,他们都不知道对方曾离自己那么近。

  周四,林南仍是有些消沉。

  他和杜一庭自那晚后就没有联系了。

  消息记录以一个短暂的语音通话作为句点。

  他们现在的关系像用60C的温开水煮泡面,泡了两分钟之后才发现水原来不够热,面饼硬得还和起初的样子差不多,生硬的样子连下调味料都像在浪费。

  可能两人都在等,等一个将温水架上炉烧热到沸腾的契机。

  新学期课表的课并不很密集,但林南想做的事很多,或许到了下周,他就要忙到天天通宵。

  不过,至少这周他还愿意让自己过得好过些。

  趁着没有课的周四,林南跑去了西郊城外的一个古镇去了。

  出行是周三晚上的临时起意,他查过攻略,一大早就带着买好的小面包跑到客运站去。

  先是坐大巴,中途在县城下车,等了没有多久就在同一个地点坐上了农村小巴,最后才到达文姜古镇,到这时,他其实已经算是出了市了。

  算起来一共就花了两个半小时不到,但是转车和山路的颠簸使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看起来像过了大半天。

  古镇的景色倒是值得的。

  虽是周末,人也不多。